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4月10日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预备逐步取消对单抗及其他药物的动物试验要求。
FDA局长Marty Makary 表示:“长期以来,制药商对具有广泛国际人群使用数据的药物进行了额外的动物试验……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建模 、基于人体器官模型的实验室测试和现实世界的人类数据,我们可以更快、更可靠地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 ,同时降低研发成本和药物价格 。”
希望在药物试验中减少动物使用是美国近些年在持续推进的方向,类似动态的核心一直是取消动物试验的强制性。例如,2022年9月 ,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前述法案提倡,为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寻求动物试验之外的替代方案。
目前来看,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要在药物开发阶段“松绑 ”动物试验的国家 。另在化妆品领域 ,英国是第一个禁止化妆品动物测试的国家,后续有更多国家推进执行。据《财经》2021年6月报道,全球已有500多家化妆品公司宣称可以不采用动物测试。
在每一次取消动物试验强制性的相关动态发布后 ,CRO(药物研发外包机构)公司的业务会受到多大程度影响都会被关注 。
4月11日,昭衍新药A股盘中跌停,港股盘中一度跌超18%。对于前述动态 ,昭衍新药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公司今日股价与FDA发布的公告有关,但公司认为FDA的公告对公司影响不大。
昭衍新药认为,一方面 ,该政策已推出好几年,但进展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目前在毒理测试中 ,AI和类器官技术替代不了试验猴,公司已布局AI和类器官,现阶段其技术不太成熟 ,公司在持续跟进中 。
昭衍新药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从事药物非临床评价的民营CRO企业。企业靠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起家。
据华安证券2023年10月研报,在2018年-2023年上半年 ,昭衍新药收入中的临床前CRO业务平均占比接近98%;其他两项业务,也就是早期临床研究和实验动物模型销售业务,合计占比2% 。在临床前CRO业务中 ,昭衍新药的收入来自于药物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理及药效学研究。
由于临床前CRO业务的绝对核心地位,昭衍新药日常经营免不了触及动物试验。但作为药物研发外包机构,企业本身不具备选择何种手段来开发药物的职权 。FDA新政影响的是需要在药品开发之际做决策的制药公司和创新药公司。
从昭衍新药当前的表态来看,该公司已在布局AI和类器官作为新业务的发展方向 ,但其能否在新方向上继续保持龙头地位而不是被淘汰尚且无法判断,这也是企业可能在FDA新政下受到影响的原因。
另外,对于CRO行业公司而言 ,若是未来药企普遍放弃用实验动物开发药品,囤猴一类的行为会进一步拖累公司业绩。在2023年,昭衍新药就曾因为囤猴“栽过跟头” 。
从试验猴的身价来看 ,其曾在创新药红利中迎来一轮身价“暴涨”。在2014年,食蟹猴平均采购价约6500元/只,但到了2022年 ,其价格涨至15万元/只。除了昭衍新药,国内龙头公司中,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在2019年、2021年也均开展过实验动物的投资 。
不过 ,在创新药迈入寒冬之后,食蟹猴的价格也随之下滑。按照需求决定价格的一般规律推测,若是“取消动物试验要求”这一政策在未来被快速推进,包括食蟹猴在内的实验动物价格都将有所下滑。
目前 ,动物试验主要用在药物开发的临床前阶段,比如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 。相关动物涉及小鼠、大鼠 、犬、猴等。
在国内,除了昭衍新药 ,美迪西的临床前研究业务规模也较大,该项业务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 、毒理研究服务,一度接近10亿级别。但目前来看 ,该公司的这部分业务有所萎缩 。2021-2023年,前述业务信披的营收数据为5.54亿元、9.24亿元、7.34亿元。2024年上半年,该项数据为2.6亿元。
从药物开发策略看 ,动物试验已有被取代的记录 。2022年下半年,FDA批准了全球首个完全基于类器官芯片研究获得临床前数据的新药(NCT04658472)进入临床试验。这也是类器官芯片实验首次取代传统动物试验。
前述新药实验由赛诺菲和类器官芯片公司Hesperos合作进行,用于治疗两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神经疾病。在此之前 ,由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无法针对这些疾病开展研究 。在药企端,包括赛诺菲在内的头部药企已经开始了类器官药物研发都尝试。
在过去,FDA为了药物获批 ,通常要求对一种啮齿类动物(如小鼠或大鼠)和一种非啮齿类动物(如猴或狗)进行毒性测试。不过,在临床实践中,动物试验也被发现一些局限性 。
除了一些疾病缺乏动物模型之外 ,由于药物在不同物种中的吸收 、分布和代谢方式不同,动物模型在预测新药毒性、安全性和人体药效方面的局限性也在受质疑。这也催生了类器官技术。
截至目前,包括类器官在内的新技术并没有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案例 。在以往多轮关于“取消动物试验 ”的讨论中 ,产业届也不止一次地提出,产业是否出现了成熟的类器官技术等,是决定“取消动物试验”落地速度快慢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 ,这一时刻尚未到来。另外,FDA官网当前发文的信息显示仅是逐渐取消 。
据义翘神州官网介绍,类器官技术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包括:缺乏功能性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血管系统 ,以及建模成本高 、技术成熟度低、自动化技术待完善等,现阶段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仍需要使用动物模型。
从国内的政策趋势上来看,中国也在密切关注新技术进展。2021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发布与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相关的指导原则 ,首次将类器官列入基因治疗及针对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的验证指南当中 。
文件显示,当缺少相关动物模型时,可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模型(如二维或三维组织模型、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等)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快速立法失败,但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还不能算赢|界面新闻
中国代表呼吁避免可能加剧刚果(金)紧张局势的行动|界面新闻 · 快讯
【深度】彻底退出中国可能是极星汽车最好的出路|界面新闻 · 汽车
江苏吴中:AestheFill(艾塑菲)中国境内代理权事项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界面新闻 · 快讯
报告:未来十五年汽车电动化最高的可能不是中国,主机厂自研趋势2030年前达到顶峰|界面新闻 · 汽车
界面晚报 | 商务部回应美提高小额包裹关税;鲍威尔警告关税“极可能”推高通胀|界面新闻 · 中国
多名在瑞中国公民遭遇电信诈骗或入室盗窃,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提醒|界面新闻 · 快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